查看原文
其他

春夏秋冬是李老师的教育哲学

曹猛 河南大学好老师 2024-04-02


总书记论师德师风




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学生眼中好老师”系列  ⑩


当春雨、夏荷、秋桐、腊梅在拨动时针,我知道那是我体会到的李老师的教育哲学。


李桂荣老师是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教育行动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本科期间我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拜读了她的文章,颇有受益,想跟着李老师攻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于是报考了河南大学。

我是擦着分数线考取的研究生。刚入校时,总觉得自己矮人一等。不仅因为本科底子薄弱,出身农村也总是带着几分自卑。初见李老师时就要选导师了,当时非常紧张,以至于我在做自我介绍时把想选她作导师的话也凑了出来。李老师笑着说,同学不急不急,先简单做下自我介绍,让老师们认识一下你。后来双向选择协调的结果并没有将我分配到李老师名下,电话里李老师说,咱们专业虽然分导师,但团队老师不分家,学生都是一起培养的,以后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交流,咱们一块学习。所以李老师并不是我的授业导师,她只是我们专业的大家长。


在学术活动中育人

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你会发现他总是不断地说:有人……,有人……,有人……。因为他怀有学生视角,愿意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李老师也是这样的教师,她让走近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自我肯定。


来学校的第一个国庆节,李老师邀请我们专业的同学去她家里做学术沙龙,这是李老师主持的ICARE团队(教育行动国际研究中心的简称)的例行活动。提前几天李老师提醒我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汇报,到时候大家一起聊聊。现在已回想不起当时怎么准备的了,只记得自己梦里还在修改完善要分享的讲稿。去了李老师家首先是好吃好喝招待着,类似于自助宴会一样,大家各自挑选自己的餐点饮品。

下午就轮到了我的分享,看出我有些怯场,李老师就鼓励我说,来吧曹猛,不是学术汇报,就是大家一起聊聊。开始之后,我好像什么紧张都没有了,只是尽情地讲解自己对一个专业理论的认识,彷佛记得大家听得都很认真。可能是为了让我树立信心,结束后李老师并没有指出我的不足,而是给了我充分的肯定。那天我享受到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也鼓舞我对学术问题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思考。经历了李老师家的学术沙龙活动,我慢慢找到了自信,认识到自己也是可以的,只要努力就能做好。之后带着这份肯定,将自己在家庭沙龙上的分享改写为一篇文章,并成功发表,在期末时获得了河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实不相瞒,这是学生时期的第一次荣光,是自己努力蹦跳触摸到的学术天空。


活动是教育的基本范畴,在活动中蕴藏着人的发展契机。正如自然界万物复苏要借春雨滋润一样,学生心灵的成长、知识的增进也离不开教师春雨般的滋养。李老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总是力图使更多的学生雨露均沾。研究生二年级我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多了起来,很少再能去李老师家赏花赏月、畅聊学术兴趣。每每看到朋友圈里师弟师妹们晒着去李老师家包饺子、共度佳节时,心中微微有些醋意。


在社会实践中树人

她是夏荷遮一片风雨


师之大者,为生为民。2021年7月中旬,河南北部普降暴雨,新乡地区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一时之间、洪灾肆虐。李老师受开封爱心人士郝女士之邀,一起组织支援新乡洪水救灾小分队。看到老师的号召,我们ICARE团队的在校博士、硕士同学纷纷加入。从早上临时成立,我们分队募捐、购买物资、联系车辆,到下午四点装满了两辆大货车的折叠床、食物饮用水、消毒用品等一些灾区紧缺物资。在运往灾区的高速路上满满的红色条幅“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河南人民加油”。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车队,我身处其中,深受震撼。


到新乡后,看见街道路面的水深没过膝盖,灾民们在拉着皮筏艇自救。一位中年妇女站在推土机的车斗里,应该是刚从灾区转移过来。她满身的泥水却笑着对我喊:“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那一刻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当时的几天李老师正发着高烧,依然坚持在幕后发动社会力量募捐。短短几天我们募捐了善款9万余元,食品、衣物不计,支援了学校、医院和村庄社区。事后收到了受助地区的感谢信,学部也接连报道了我们的行动,能身处其中尽一份力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凡。


新乡洪水暂退后,李老师以爱心人士的名义带着我们去给当时支持我们筹集物资的社会力量送锦旗,对无私奉献的社会力量给予及时鼓励,营造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教师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次救灾经历是我最受震撼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李老师带着学生们在服务社会中践行她心中的“四有”好老师信条。


在谆谆教导中立人

她似秋桐严厉中藏着温柔


在郑州黄河迎宾馆,我见过最高大挺拔的梧桐,像守卫贵宾安全的士兵一般,挺拔中透露着威严。而我去时正值金秋,梧桐多了几分温柔,她会用落叶抚摸秋日的晨辉与夕阳。李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河大人,硕士毕业就留校工作,正如她自己讲的,是“从河大教育系的流水兵转变为留守营盘的常驻战士”。


在学部她给我们上的专业课不多,但每一节都让人印象深刻。在李老师独到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增长了实实在在的专业能力。上李老师的课,我喜欢听她梳理学科史,娓娓道来,由史及理,体会学科发展的波澜起伏、感悟学科理论的没落与兴起。我也喜欢李老师向我们提问前沿问题,由情景架构、问题提出、到自由发言再到总结留白,在争论中将思考趋实、趋严。


在研究学习中李老师常说理论是地图,方法是基础。因此,她总是严格要求我们学习研究方法,在她的课上及课业中非常注重对我们研究方法的考评。并且,她经常会组织同学们拓展学习资源,通过视频课学习实证研究方法,弥补本专业研究方法的短板,指引我们从学做研究到学会研究,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独立思考、独立研究。


这里还要说说李老师不怒自威的气势。课上课下李老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从生活中发现学术问题的意识,所以,研究生们多是先自学,然后,李老师再根据同学们的分享进行拓展和点拨。到期中了,同学们有些懈怠。一次课上,有同学准备不足,经不起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那是我们第一次见李老师生气,又好像是我们第一次树立起了对专业的敬畏之心。


从那时起我们都“怕”着李老师。“怕”既是李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畏,也是对李老师诲人不倦、倾心负责的敬。之后我们更加频繁地找李老师询问专业问题了,经常聊到拖堂,聊到我们的思路大为展开她才露出笑容。同学们都承认,李老师是守卫我们教育质量的严厉而又温柔的战士。


在自身幸福中成就人

她是一株“丛中笑”的腊梅


李老师常讲她是幸运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她还是幸福的,因为她享受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园丁生活。我们常把李老师比喻为她“育园”(李老师家的花园名称)里的腊梅,是一株迎着风雪笑望春风的腊梅,李老师则把我们比喻成春天的花朵,最希望看到我们灿烂地绽放。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李老师时常强调学术交流是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督促ICARE的同学们多聆听多参会多发言,并时常启发我们寻找有研究价值、具体可行的研究方向,督促我们紧跟时事政策、聚焦热点问题、用心查阅资料、积极落笔去写。


一次机缘巧合,在与李老师探讨的基础上,并得到导师的几番点拨,我将学术论文投到南京师范大学的陶行知论坛,并获邀做现场汇报。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赛事。回想起入读河大所经历的诸多意义深刻的第一次,背后都有李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以我个人的一次次偶然,印证了李老师教育哲学的现实意义。而我仅算是李老师教育哲学成果中微不足道的事例。


ICARE其他成员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比我成长得更好、更快,不少同学都参加了院校级、省级、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其中展现自己的创新风采,开阔研究视野。正是李老师这位大家长的付出与呵护,才有了ICARE成员出彩的机会。没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腊梅情怀,成就不了和谐友爱、欣欣向荣的ICARE团队。


古人讲达人达己,这句话不是为教师而说,却是为教师而设。因为只有成就出彩的学生,才是出彩的老师,成就了学生的幸福,教师才能成就幸福的自我。学部里老师们都知道李老师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但学部里学生们举办的活动中又总少不了李老师的身影。无论是元旦晚会、学生论文大赛还是师生联欢会,有李老师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所以李老师从来都不是谁的老师或哪个专业的老师,而是大家的老师,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大家长。

我常想,要说“坚守”教育初心的话,或许李老师并没有做到,因为我们从未感觉到她在“坚守”。李老师的教书育人总是那么轻松自然,她总是润物细无声、荷花别样“红”、秋桐藏温柔、腊梅不争春。正是李老师告诉了我真正的哲学是不需要“坚守”的。变动不居,唯有热爱可抵岁月长;世事繁杂,甘于奉献才能用心守护学生的成长。可能这就是李老师的教育哲学,也可能只是我个人的体悟。不管是什么吧,李老师总是在那里。学长们说,当我们想回来看看、想回学校走走时,会毫不迟疑地跟李老师说,我回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李桂荣老师在河南大学庆祝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谈及,是她的恩师,感动河大人物王汉澜先生感染了她,带她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一直以来,河大不断涌现着一批批享有声誉的名师,他们无疑是河南大学争创一流的先锋典范,是河大崇师重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河大学子成长成才的天然资源。老师们的精神品格将烙印在每一位河大学子身上,带到天涯,遍地开花。我们何其有幸感悟这份教育哲学,传承这份河大精神!


今年是河南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百十年前以林伯襄为首的教育家们在国家内外交困中肇基育人,欲救黎民、振中原、图国强。百又十年的今天,后辈们当乘“一流”之风,借“双航母”之势,勇立潮头,继续谱写与母校共成长之华章。


校园里正百花齐放,花儿们争相在枝头展露春色。我知道,花儿也知道,我想学子们也肯定知道,因为是李老师们在耕耘和栽培着。








曹猛,河南大学教育学部2020级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



精彩回顾


王刚:立德树人践初心,久久为功育英才

李瑞玲:愿化清风抚桃李,恪守人间草木心

严励:三十五载育桃李,心若蜡炬火不熄

朱连奇:坚守三尺讲台,遥望锦绣山川

张清民:怀揣初心,用真善美照亮理想之路

李霞:“霞”肝义胆担重任,科研效国守初心

孟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郭闰:桃李不言,花开有声

孔德志:精于术业,德以育人

柳岳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赵勇:潜心科研路,倾心为人师

刘宇鹏: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刘颖:恪尽职守葆初心,言传身教润桃李

焦小婷:找寻一扇门,打开一扇窗

靳艳:不忘初心使命 情系三尺讲台

肖运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李桂荣:做一个称职的大学人

Makram El-Shagi在河南大学

徐元清:因热爱而执着,因责任而坚守

白莹:科教路上的奋斗者,勇攀高峰的领路人

苏士梅:言传身教春风播 三尺讲台教绩扬

沈贺:坚守岗位,与时代共进

“华籍美人”吴雪莉:跨越国别的“大先生”(一)

“华籍美人”吴雪莉:跨越国别的“大先生”(二)

“华籍美人”吴雪莉:跨越国别的“大先生”(三)

靳艳:人生有大德,素心托高洁

安国勇:半生耕耘,矢志不渝

史富强  难忘恩师教诲情

高鑫雨  “四有”老师伴我行

高维亮  最初的记忆

郭蔚蔚  铁塔记忆 恩师导航 一一我的老师王崇喜印记

李文苑  春风抚桃李,三尺讲台师生情

李宇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季东常 李薇  难忘的岁月

刘保明  我眼里的好老师:高凤山先生                     

柳素平  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恩师李振宏先生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